现在很多小朋友都痴迷电子产品,导致的后果就是,小小年纪近视度数越来越高.家长忧心不已.其实孩子近视增加,跟家长错误的认知也有关系.
误区一:孩子上学后,才需要查视力
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上小学以后,才需要检查视力。其实3岁以后,儿童在学习识认视力表后,就可以进行初步的视力检查,建议「每3个月到半年」进行一次视力筛查。
平时生活中,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斜着看.歪头看.眯眼看.很近看电视等,或喜欢揉眼时就要警惕,可能是视力有问题了。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疗机构,为孩子建立屈光发育档案。
检查有助于尽早发现眼疾.屈光异常如近视.散光.高度远视.斜弱视等,及时防控近视进展,提早进行干预。
误区二:度数不高=假性近视
很多家长一听到孩子近视时常常会问:“是假性还是真性”?
许多人相信孩子小,度数小,就是假性近视,是可逆的。
其实假性近视是指近距离用眼过度,眼睛的睫状肌调节紧张所导致的「暂时性」视力下降,经过休息或应用睫状肌麻痹剂滴眼后,视力「能恢复正常」。
但在常规的医院检查中,进行散瞳验光之后,如果检查出近视度数,就「不再是」假性近视,即使孩子年龄小,度数小,也已经不是调节紧张性的假性近视。
所以,当孩子出现视力下降,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散瞳验光是非常必要的。
通过散瞳可以排除假性近视,对于大部分的近视儿童,选择4-6小时就可以自行恢复的快速散瞳验光足矣。
误区三:眼镜看远戴,看近不戴
正常眼与戴镜(度数合适)的近视眼看近时眼睛都需要调节,通过调节改变眼睛的焦距,将光线聚焦点从远处移到我们看的近距离物体上,这才能看清晰。
近视眼在不戴眼镜的情况下,眼睛的焦距就在近处,眼睛可以偷懒不用调节就能看清,但是长期偷懒眼睛的调节功能就会下降,并且还会影响到眼睛内聚的能力,正常状态下,看近时双眼会向内一定程度的对眼,这就是内聚功能。
除医生有特殊交代的情况可以不戴眼镜外,其他时候建议近视的孩子看远看近均要佩戴眼镜。
误区四:戴眼镜会加深近视度数
一些家长在给孩子配眼镜时,担心戴眼镜会加重孩子近视的度数,所以会拒绝给孩子戴眼镜,或者给孩子配低度数的眼镜。
但这种做法是「错误的×」,不戴眼镜危害会更大!
因为对于一个近视的孩子来讲,不及时戴上眼镜的话,相当于让眼睛始终处于一种非常疲劳的状态,这反而会让眼睛近视的度数加深。
同样,配低度数的眼镜,也是「错误的×」做法!
不仅会使近视度数加深,并且还会给眼睛带来额外负担,可能造成隐斜或者斜视。
对此建议家长,要带孩子去专业的儿童眼科医院进行视力检查,并选择合适度数的眼镜。
只有合适度数的眼镜才能保证视物清晰,才能帮助孩子改善视力,提高视觉状态,从而达到控制近视度数过快增长的目的。
误区五:散瞳验光对孩子的眼睛有害
对于学龄的孩子而言,建议大家半年就做一次视力检查,必要的时候需做散瞳验光。
有些家长非常排斥且拒绝给孩子做散瞳验光,认为散瞳验光对孩子有不好的影响。
事实上,正常剂量的睫状肌麻痹剂「很少」产生其他副作用。
比如像慢速散瞳的阿托品散瞳,散瞳后,孩子因瞳孔扩开,可能会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比较怕光,或看近处有困难,这些均属正常现象,家长无需担忧。
只需要在散瞳后避免强光照射,不要近距离用眼即可。
△散瞳验光其实是一个「很好的」诊断性治疗的方法。
因为孩子的眼睛调节能力很强,所以在检查的过程中,如果不散瞳直接配镜,可能会导致孩子的近视度数过高,得到错误的验光结果。
散瞳验光不仅能帮助我们辨别孩子是真性近视还是假性近视,在很大程度上,它还能帮助我们治疗视疲劳,或者说恢复因视疲劳而产生的假性近视。
误区六:针灸?按摩?理疗?能治疗孩子近视
近视是一种不可逆性的疾病,95%以上是因为眼轴增长引起的。
△很多训练方法只是在「一定程度上」教会了孩子识别物体的能力,而「并不能×」真正改变或缓解孩子的眼轴长度或屈光度数。
甚至还可能加重孩子近视的发展,引起眼底病变。
很多家长为了孩子的眼睛不放过任何机会,但没有采用正确的干预治疗方案,反倒耽误了孩子的眼睛。
误区七:没时间户外,全靠药物
近视防控“三板斧”:
1.角膜塑形镜
2.低浓度阿托品眼药水
3.户外光照每天2小时。
但现在孩子学习压力大,无法保证充足的户外时间,因此家长将防控近视全部依赖于角膜塑形镜和低浓度阿托品眼药水。
其实,角膜塑形镜和低浓度阿托品「不是」每个孩子都适用的,一样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,通过检查后才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。
△良好的「用眼习惯」和充足的「户外光照」简单有效。
一旦近视,便很难逆转,也不能光靠医疗手段干预。
但是,大部分近视是可以预防的。
通过√良好的行为习惯,√减少电子产品使用和√近距离用眼,√增加户外时间,让孩子们在阳光下奔跑,何乐而不为呢?
微信公众号
微信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