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病体检都需要查血验血检查的.一般人看化验单上的各种医学术语、数字、上上下下的箭头……看完是不是一脸懵?这些指标都说明了什么问题呢?今天就给大家做一个血液检查的科普解读,包含血常规、血糖、血脂等内容,现在一起来看看详细解读吧!
一.如何看血常规报告
1.红细胞/血红蛋白:血液中的搬运工
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,就像血液中的搬运工,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人体各部位,同时将二氧化碳等废物运出体外。
血红蛋白“↑” 说明:缺氧、严重烧伤、脱水、红细胞增多症等。
血红蛋白“↓” 说明:各种类型的贫血、失血。
2.白细胞:人体的防御卫士
白细胞主要包括:中性粒细胞、嗜酸性粒细胞、嗜碱性粒细胞、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5种。其中中性粒细胞、淋巴细胞正常情况下占白细胞的85%以上,白细胞总数的升高或下降多为这两类细胞计数异常。
它们就像人体中的卫士,有外敌(如细菌、病毒等)入侵时就会现身,消灭外敌,还人体一个健康的环境。
白细胞“↑” 说明:细菌感染性疾病常升高,恶性肿瘤可能反应性升高,白血病多升高。
白细胞“↓” 说明:病毒感染常下降,严重肝病、骨髓衰竭性疾病、恶性肿瘤骨髓转移时多下降,自身免疫性疾病常有下降。
3.血小板:血液中的维修队
当血管内出现破损伤口,血小板会立即赶赴现场进行补救,起到凝血止血的作用,就好像人体内的维修队。所以血小板的高低主要反映人的止血功能。
血小板数 “↑” 说明: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,继发性血小板增多如急性失血性贫血、缺铁性贫血、脾切除术后、感染等。
血小板数 “↓” 说明:感染、自身免疫性疾病、骨髓受抑、血液病等。
二.如何看血糖报告
1.餐前血葡萄糖:筛查糖尿病
血清葡萄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,一般禁食8-12h后空腹抽取静脉血,标本在1小时内送检,餐前血糖测定是诊断糖尿病的最主要检查项目之一。
餐前血葡萄糖 “↑” 说明:可见于糖尿病、甲状腺功能亢进、 皮质醇增多症、肢端肥大症、胰高血糖素瘤、脑外伤、脑溢血等应激状态。
餐前血葡萄糖 “↓” 说明:胰岛素分泌过多或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不足、甲状腺功能不全、 肾上腺功能不全、急性进行性肝脏疾病等。
三.如何看血脂报告
1.总胆固醇:胆固醇之总和
总胆固醇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“元凶”。胆固醇过多会在血管壁沉积,使血管变窄,失去弹性变硬变脆,渐渐将血管完全堵死,诱发冠心病、脑中风等。
总胆固醇 “↑” 说明:高脂蛋白血症、梗阻性黄疸、肾病综合征、甲状腺功能低下、慢性肾功能衰竭、糖尿病等。
总胆固醇 “↓” 说明:脂蛋白缺陷状态、肝硬化、恶性肿瘤、营养不良等。
2.甘油三酯:血液中的脂肪
我们常说的“肥肉”基本就是指甘油三酯。如果体内的甘油三酯过多,在不同部位堆积,会造成不同的后果。
比如堆积在皮下,人就会发胖;堆积在肝脏,就会造成脂肪肝;堆积在血管壁,会造成动脉硬化。
甘油三酯 “↑” 说明: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、家族性混合性高脂血症、动脉粥样硬化、 糖尿病、肾病综合征、 甲状腺功能减退、胆道梗塞、 糖原累积症、 妊娠、口服避孕药、酗酒、急性胰腺炎等。
3.高/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:好/坏胆固醇
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(坏胆固醇)会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块,逐渐堵住血管。
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(好胆固醇)就像一个清洁工,能把血管壁上胆固醇运输到肝脏进行分解,有助于血脂的降低,缓解血管中斑块的沉积。若此指标降低,会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。
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“↑” 说明: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、混合性高脂血症、糖尿病、甲状腺功能低下、肾病综合征、梗阻性黄疸、慢性肾功能衰竭、妊娠、多发性肌瘤、某些药物的使用等。
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“↓” 说明:家族性无β和低β脂蛋白血症、营养不良、甲状腺功能亢进、 消化吸收不良、肝硬化、慢性消耗性疾病、恶性肿瘤等。
拿到体检报告时,看到指标异常也不用太紧张,每个个体存在差异性,还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,进一步复查诊治。
结果没异常也不能大意,指标正常,只能说明身体达到及格标准,不能说明绝对健康。
还需要特别关注处于“临界值”的指标,虽没达到致病程度,但已处于健康边缘。 最好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,每年定期体检,看看指标变化趋势,及时了解自身健康情况。
微信公众号
微信公众号